牌桌上最怕的,不是对手出牌,而是看不懂对手的牌路。现在,棋盘被劈成了两半。
一边,是美国人刚泄露出来的加沙计划,调子定得很高:军事、政治、经济一把抓,直接控制至少十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后重建”,而是赤裸裸的长期“托管”。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我来给你当爹”的傲慢。
火上浇油的是以色列。美国人前脚刚放出风声,以色列后脚就有人爆料,正在严肃考虑吞并约旦河西岸。这是什么信号?这是告诉所有人,巴勒斯坦建国这事儿,不仅现在没戏,以后也别想了。你看,一个想长期“托管”,一个想直接“吞并”,这哪里是解决问题,分明是准备把火药桶的盖子焊死。
真正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胡塞武装在也门直接动手,抓了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同时公开喊话,要找以色列复仇。这记耳光打在谁脸上?打在所有试图“管控”局势的人脸上。你越想按住葫芦,瓢就浮得越快。整个中东的局势,正在从可控的冲突,滑向谁也无法预测的深渊。
视线转到欧洲,你会发现这套“长期管控”的剧本,正在被复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话,说得非常直白:欧洲多国已经在制定具体方案,准备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乌克兰派驻部队。注意这个时间点,“冲突结束后”。这说明在他们眼里,冲突的结束,不是和平的开始,而是下一阶段军事存在的开始。
从加沙到乌克兰,一条清晰的战略脉络浮现出来: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对“不稳定地区”进行长期接管,确保其始终处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这是一种典型的“帝国后期”思维,力量不足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只能不断地投入资源,去“管理”自己制造出来的烂摊子。
然而,就在西边的牌桌上人仰马翻、忙着“堵漏”的时候,东边的另一场牌局,却进行得异常安静、有条不紊。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没有剑拔弩张,没有紧急磋商,只有一份又一份签署的文件。整整24份成果文件,涵盖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其中最核心的,是那份《天津宣言》。
宣言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动作本身。当一方在疲于奔命地处理旧世界的麻烦时,另一方正在一砖一瓦地构建一个新世界的框架。俄罗斯为什么对上合组织的前景如此看好?因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个不被西方规则束缚的、新的合作平台。一个可以绕开美元、绕开北约、绕开那些没完没了的制裁和干涉的平台。
这种底气从何而来?看看中国国内的一条新闻就明白了: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刚刚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首。当外界还在争论中国的经济是“见顶”还是“崩溃”时,它最核心的创新引擎,已经悄无声息地压过了东京湾和硅谷。这才是真正的“弹药”,是支撑起另一个牌局的硬实力。
所以,整个局面就变得非常讽刺。
一边是美国、欧盟和以色列,他们手握最强的军事力量和最响亮的国际话语权,却深陷泥潭,每一步行动都像是在沼泽里挣扎,越用力陷得越深。从加沙的十年计划,到乌克兰的永久驻军,本质上都是一种战略上的不自信,承认自己已经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只能选择“拖”。
另一边,是中国和俄罗斯主导的上合组织,他们不高声嚷嚷,也不去别人的棋盘上指手画脚,而是埋头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24份文件,看起来不如一条“吞并西岸”的新闻劲爆,但它的长期杀伤力,远超后者。
世界正在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撕裂。一种是不断制造问题、再用更大的代价去“管理”问题的模式;另一种,是绕开问题、重新建立一套平行体系的模式。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混乱的管理者,最终总会被秩序的建设者所取代。
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