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穗同心·我和祖国有个约会——“赤子心 体育情”华侨华人与中国体育展暨“翰墨颂全运 丹青绘华章”穗港澳台·华侨华人书画展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同步开展。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体育、书画两大展览向公众生动呈现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与体育精神。
开展仪式在狮艺咏春的表演中拉开序幕。华南醒狮、咏春拳等中华体育文化,都曾跟随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播五洲四海,成为连接海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
仪式上,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受颁广州华侨博物馆名誉馆长聘书,并与广州华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共同启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志愿服务站共建站——广州华侨博物馆站,标志着广州华侨博物馆正式进入“赛时服务状态”,将以崭新的“城市窗口”迎接八方来客,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贡献侨界力量。
“当前,广州正以全运会举办为契机,加快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指出,希望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体育为媒、文化为桥,持续讲好全运故事、中国故事,带动更多海外友人关注全运、支持全运。同时期待广大艺术家创作更多彰显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的生动实践。
体育强国建设涌现侨胞身影
走进广州华侨博物馆的“赤子心 体育情”华侨华人与中国体育展展区,广东技巧运动员陈斯骥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得的金牌,容立行、容志行、容定行从印度回国时的护照,羽毛球冠军教练傅汉洵及其弟子谢杏芳、吴迪西、林燕芬、关渭贞签名运动衫等展品与观众见面,展现了华侨运动员炽热的家国情怀。
今年已经84岁的傅汉洵虽然腿脚不便,但依旧来到了现场。1960年,他作为印尼归侨回国加入广东省羽毛球队,曾两获全国羽毛球双打冠军。1970年因伤退役后,傅汉洵又以教练身份投身广州羽毛球事业。
“我们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的训练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了,学生着装也没有统一,但在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愿意来学羽毛球,我们觉得应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技术来传授给他们。”傅汉洵指着他提供的一张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
“作为我来说,回国之前就有一个心愿,希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但是后来因为受伤退役,那时我想要为国争光、成为世界冠军的理想没有办法实现,但也要面对现实。既然受伤了不能继续打,那就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我觉得也很幸运,我们的这些学生,还有学校老师积极配合我们,他们的家长也愿意支持孩子来跟着我们训练。”最终,傅汉洵培养出了吴迪西、关渭贞、张洁雯、谢杏芳等6位世界冠军,在国际赛场上延续他为国争光的心愿。
此次展览荟萃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东湖棋院等多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珍贵藏品,通过“赤子燃梦”“侨星闪耀”“侨助全运”三大板块,系统呈现华侨华人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侨胞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代体育理念传播、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路上,华侨华人的身影始终相伴随行。
从容闳“以体育为根基”和陈嘉庚“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到林启武将羽毛球运动引入中国,侨界先驱筑起了中西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从吴传玉、容国团、林慧卿、容志行等华侨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到傅其芳、王文教、傅汉洵等人在训练场上培育新人,众多侨界体坛精英为中国体育的腾飞作出了积极贡献;霍英东、陈江和、利国伟等爱国人士又慷慨解囊,捐建体育场馆,助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海内外书画家翰墨丹青绘全运
“翰墨颂全运 丹青绘华章”——穗港澳台·华侨华人书画展也于同期开展,60多幅穗港澳台与海外华侨华人书画家佳作齐聚一堂,令来者大饱眼福。
“此次活动我们除了在国内的画家,也邀请了海外华人华侨画家参与。”香港广州书画会主席黎铸英介绍,“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华侨华人书画展每年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年,“今年比较特别的是以体育为主题创作。”
创作者们以笔墨为桥,用线条勾勒出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斗志,以墨色渲染出中华儿女深厚真挚的情感,让文化的力量为体育精神赋能,让同根同源的情谊在艺术氛围中愈发深厚。
黎铸英此次参展的作品,就描绘了五位儿童在场馆外跑步、想要参加全运会的场面,“很有意思,小孩子们虽然还没有达到参赛年龄,但都向往参赛,也代表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运动的热情。”
今年恰逢“新中国华侨第一村”——广州华侨新村奠基70周年,它见证了侨胞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深情,书画家们也用笔墨描绘侨村风貌的今昔巨变,让“侨爱祖国,祖国爱侨”的佳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南方+记者 郑慧梓
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