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十几艘船浩浩荡荡而来,却举着白旗灰溜溜而去——这场发生在黄岩岛的对峙,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收场。
2025年9月16日上午,十几艘菲律宾公务船关闭AIS信号,从不同方向试图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 中国海警舰艇早已严阵以待,迅速展开部署,对菲方船只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
对峙过程中,菲方3014号公务船表现得极为危险。它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以极不专业的方式突然蓄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 这种挑衅行为直接导致了海上擦碰事故,责任完全在菲方。
中国海警的反应既专业又坚决。 水炮精准喷射,直接命中菲方船只的驾驶舱,导致其挡风玻璃、电源系统及空调装置严重损毁。 在强大的压力下,菲方船员甚至不得不挥舞白旗示弱。 整个管制行动持续约45分钟,菲方船只始终未能突破黄岩岛12海里线。
与以往高调炒作的做法截然不同,菲律宾政府此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其主流媒体包括GMA、星报、ABS-CBN等几乎集体失声,未对事件进行报道。 军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称“中方通报是虚假宣传”,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详细说明情况。
这种反常的沉默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方面,菲方在此次交锋中实际损失较为惨重,船舶和设备遭毁损,不便公开。 另一方面,马科斯政府正面临国内政局动荡,民众因腐败、物价等问题抗议政府,支持率持续下跌。 此时曝光海上挑衅失利无疑会加剧统治危机。
就在此次事件六天前,中国刚刚宣布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一举措巧妙地将主权维护与生态保护结合,既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又占据了道义高地。 任何外国船只在此区域的非法活动,不仅侵犯中国主权,还可能被视为破坏生态环境,使菲方行动在国际舆论上更难获得同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事后的记者会上强硬表态,明确指出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菲方在海上蓄意侵权挑衅是导致局势紧张的根源。 他敦促菲方应立即停止侵权挑衅,不要挑战中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从战略层面看,中方在此次事件中的应对方式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过去中方海警多采用“警告驱离”的表述,而此次首次使用了“采取管制措施”。 这标志着中方从过去的被动反应,升级为主动的执法和管控,显示出中国对黄岩岛的管辖日益稳固。
菲律宾的冒险行为背后,不乏外部势力的影子。 美国国务卿曾对中国设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表示强烈不满,美菲军事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但此次事件表明,菲律宾可能过度高估了外部盟友所能给予的实际支持,同时严重低估了中方捍卫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能力。
黄岩岛的主权归属有明确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中国元朝时期就已发现并命名黄岩岛,历代政府持续对其行使管辖权。 而菲律宾的领土范围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黄岩岛从来不在其领土范围之内。 直到1997年以前,菲律宾政府从未对黄岩岛提出过领土要求,甚至曾明确表示黄岩岛不在菲领土主权范围内。
此次黄岩岛对峙的结果清晰表明,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应对任何挑战。 菲律宾若继续依赖外部势力而忽视中国的决心,只会在这场博弈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