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与之,南宋词人。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
康与之工诗词,词名尤著。其词多应制之作,部分作品虽工丽可诵,但阿谀粉饰。
怀古词则流露出时代丧乱、家国败亡之感,意境悲凉。著有《顺庵乐府》。
图片
1、《游慧力寺》
康与之〔宋代〕
天涯芳划尽绿,路旁柳絮争飞。
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天边海角的芳草全都呈现出绿色,道路旁的柳絮竞相飞舞。
啼鸟的鸣叫,告知春天已近尾声,落花铺满地面,诗人踏上归途。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游慧力寺途中及归来时所看到的暮春景色,流露出对春天将逝的淡淡惆怅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心境。
图片
2、《琵琶》
康与之〔宋代〕
夜深琵琶声似裂,一曲霓裳一庭月。
曲终人影在西阶,困倚东风步摇折。
此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有人弹奏琵琶的场景。
开篇“夜深琵琶声似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琵琶声在深夜格外突出。
“一曲霓裳一庭月”点明所弹曲目为《霓裳》,同时描绘出庭院中洒满月光的静谧画面。
后两句“曲终人影在西阶,困倚东风步摇折”,写曲终之后,佳人出现在西阶,困倦地倚靠着,连步摇都歪斜了,展现出佳人在演奏后的状态,给人以美的遐想,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图片
3、《长相思·游西湖》
康与之〔宋代〕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
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此词风格自然朴素,毫无斧凿痕迹,似民歌的天籁,如西子的淡妆,见出词人不俗的文学功力,实乃佳作。
图片
4、《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宋代〕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在秦朝的废址,汉朝的荒丘上,己经不止一次的看见狐兔群游了。历史上的朝代在更迭兴亡,长安这座古都也一再易主。往日的繁华变成了一场梦,而今的宋朝不是正在步其后尘,留下千古恨愁吗!
你看那夕阳的余辉洒在古原头上,呈现出一片即将消亡的金黄;塞北的雁群一路哀鸣着开始向南飞去;浩荡的渭河水,依然向东奔流滔滔不息,满目都充盈着晚秋的凄清冷寞和肃杀之气。
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充盈着晚秋的凄清冷寞和肃杀之气。
图片
5、《卜算子》
康与之〔宋代〕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
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潮水在浦口上涨时,云气也随之弥漫,潮水退去后,沙滩边的树木显露出来。潮水原本没有主观意愿,却自然地退去又上涨,人却总是自己来来往往。
古往今来的短亭长亭,都是送别行人、迎接来客的地方。来自东南西北的人在这里渐渐老去,亭子下的潮水却像从前一样起落。
这是一首写离别与人生感慨的词,借潮水涨落、短长亭送往迎来的景象,写出了自然的恒定不变与人生的短暂易逝,以及过往无数离别中蕴含的时光流逝之感。
图片
6、《诉衷情令(登郁孤台,与施德初同读坡诗作)》
康与之〔宋代〕
郁孤台上立多时。烟晚暮云低。
山川城郭良是,回首昔人非。
今古事,只堪悲。此心知。
一尊芳酒,慷慨悲歌,月堕人归。
在郁孤台上站立了许久。傍晚烟雾弥漫,暮云低垂。山川城郭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回头看过去的人已不复存在。
古往今来的事情,只值得悲伤。这份心境只有自己明白。一杯芳香的美酒,激昂地唱起悲壮的歌,月亮西沉,人们散去归来。
全词语言质朴,将写景与抒情结合,深沉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怀,情感真挚蕴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